对于糖尿病糖友来说,饮食管理是控糖的第一步。一提到饮食,许多糖友理所当然地认为,必须控制进食量,少吃才是硬道理。实则不然!糖尿病饮食的关键点在于“管理”,而不在于“控制”。那么,糖友究竟应该怎么做?

超重和肥胖的糖友发生胰岛素抵抗以及心血管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,导致血糖控制的难度增加。因此,这类糖友的体重控制是是不容忽视的。那么,糖尿病糖友每日应该摄入多少能量才合适呢?建议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实行个体化能量摄入,其目的在于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,同时保证个体的营养均衡,预防营养不良。

通过体质指数(BMI)来判断自己的体重情况。BMI=体重(kg)÷ 身高的平方(m2)。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标准,BMI≦18.5kg/m2为体重过低,在18.6-23.9kg/m2之间为正常体重;在24-27.9kg/m2之间为超重,≧28.0kg/m2为肥胖。值得注意的是,肥胖的判断标准不仅仅依靠BMI。不少正常体重的人也存在“隐性肥胖”,即身体脂肪比例超标,其原因可能与不合理饮食或缺乏运动有关。“隐性肥胖”的危害与传统定义的肥胖危害是相当的。推荐去正规医院营养科进行人体成分检测,以筛查并防治“隐性肥胖”。

最新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(2022版)建议,糖尿病糖友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宜为45%~60%。而不少糖友采用低碳水饮食来维持餐后血糖稳定,尤其表现在不吃或少吃主食。低碳水饮食是控糖的最优饮食模式吗?研究发现,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短期对血糖改善有益而未观察到长期获益。实际上,实行低碳水饮食1~2年后,其对血糖的影响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45%~60%的糖尿病平衡膳食影响相当。另外,对于1型糖尿病来说,由于低碳水饮食的安全性不明确(如对低血糖事件的影响不明确),不推荐这类糖友应用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。

相比碳水化合物的重量,病友更应专注的是碳水化合物的质量。升糖指数(GI)是反映不同种类的食物对血糖影响大小的参数。多项研究证明,低GI饮食可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,且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肾脏病、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可能有益。与高GI食物相比,低GI食物在一天内引起的血糖波动更小,且并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概率。

根据升糖指数(GI)的不同,可以分为高升糖、中升糖和低升糖。高GI>70,中GI在55-70之间,而低GI<55。食物的GI值越高,表示这种食物升血糖的能力越强,速度越快,幅度越高。以主食为例,大部分的精细粮(如粳米)是高GI,而粗杂粮在中或低GI;白米饭的GI值是90,属于高升糖食物;黑米饭的GI值是55,属于中升糖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推荐糖友要多吃粗杂粮。对与糖尿病病友来说,推荐多选择低GI食物。以水果为例,常见的低GI水果包括圣女果、蓝莓、草莓、樱桃、牛油果、苹果、桃、西梅、橙、沙田柚、雪梨、车厘子、柚子、金桔等。
最后还需强调,糖友们不能因为追求完美的血糖曲线就过度控制饮食,也不能只关心什么食物升糖快,什么食物升糖慢,而忽视了日常的饮食搭配。合理糖尿病饮食是在适当摄入能量的基础上,定量碳水化合物,注重不同食物的搭配,达到维持血糖稳定的同时还能保证各种营养素摄入充足。